全国首台公证“智能办证机”亮相上海 群众只跑一次用时缩短一半 |
发布时间:2018/6/14 16:12:10 浏览次数: 次 来源:法制日报 |
法制日报记者 余东明 实习生 黄澍 近日,上海公证部门原创的全国首台公证“智能办证机”正式启用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在上海东方公证处亲身体验和测试了这台机器的诸般神通,结果是“用时缩短一半,群众只跑一次”。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陆卫东告诉记者,智能办证机是上海推进“智慧公证”建设的一项重要终端应用,上海公证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通过运用现代化高科技,以信息化推进规范建设,以智能化提高服务水平,以科技化提升行业效能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,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。 电脑代替人脑 省时更高效 “请问需要办理什么公证业务?” “无犯罪记录公证。” “请出示身份证,插入这台机器。” …… 面前的屏幕上瞬间出现了市民老周的姓名、照片、身份证号、地址等相关信息。一项项数据、一页页文字在屏幕上出现,老周根据公证员的指导一一查看确认。 记者在一旁计时,只花了短短7分钟,老周就完成了全部流程。作为全国首个公证“智能办理机”的第一位体验者,老周表示,这个智能办证机“有搞头”! “之前我们来这边,拿号要排队,公证要排队,复印要排队,最后缴费还要再排队。现在好了,全部在这个办证室里解决,比正常的办证时间缩短了一半。”老周一边对记者说着,一边在屏幕上扫码,直接缴纳了公证费。 东方公证处信息技术科副科长朱天昊告诉记者,这台“智能办证机”包含了当事人信息自动录入、身份证信息自动核查、人证自动比对、公证文书自动生成等12项自动辅助办证功能,只需按照流程操作,就可以轻松完成包括“无犯罪记录公证”在内的三项公证。凭借这些功能,让老百姓办公证做到了“只进一个门,少排两个队”。 据悉,上海未来将开设200间以上智能办证室,全部采用有音视频实时监控的智能办证室。东方公证处还将依托“智能办证机”打造“智慧公证”APP,力求在未来做到用证核验一步到位,自动查证、当天出证,让老百姓体验“不出家门的公证”。 赋码代替密码 保密更安全 “滴”的一声,一条长长的赋码出现在审核员小李的电脑上,他随即将数十位长的赋码复制到审查系统中,屏幕上顿时显示,老周刚申请办理的“无犯罪记录公证”来到了审核环节。 “这个赋码就是公证核验码,我们设计为一案一码。”小李告诉记者,公证办理、审核、查询全部需要它,通过统一授权管理,能保证全过程闭环监管。 记者看到,小李在审核时,不仅核验了自己的身份信息,包括使用的办公室、办证机也都进行了核验。同时,头顶的监控设备也在不停运转,录下全部画面。 ” “使用赋码系统,所有信息都需要验证。在公证行业赋码监管平台上,这些操作记录全程可追溯,加上办证、审核都有视频监控留痕,实现了对公证办理全过程留痕、全流程监督。”东方公证处公证员丁闻如是说。 记者了解到,除了审核监管以外,系统还链接了8个仓库、75个数据集以及1476个数据项,公证员在调取数据时也需要提供案件赋码,使信息泄露成为了不可能。 丁闻介绍,在不久的将来,包括公安、民政在内的15家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将逐一和公证系统对接,54项核查数据可以通过赋码一键查询,确保信息保密的同时也提高了公证行业的效率。 标准代替“行规” 稳定更规范 在全国首台公证“智能办证机”中,最令公证员们感到骄傲的不是智能化的辅助系统,也不是严密的赋码监管平台,而是它实现了全国第一个办证全过程标准化。 据了解,公证行业此前没有统一的业务标准,只有长期实践形成的“行规”,不同公证机构对同一类公证办理中的流程要求可能会有不同。这种状况,不仅不利于公证办理业务水平的提升,还使得老百姓不清楚里面的“门道”,容易引发不理解甚至纠纷。 上海市司法局牵头市公证协会,总结上海公证行业多年来的经验,制定了180个《公证办理业务手册》和180个《公证办理申请指南》。超千万字的手册为流程、材料、收费、询问、核查、审批六个业务拟订了严格的标准,还有超400份文书模板供公证员和当事人参考,以确保全过程标准化。 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杨昌麟告诉记者:“对公证员来说,《业务手册》能够降低工作失误率、提高工作效率,同时也能整顿行业风气,促进行业向更稳定规范的方向发展。对老百姓来说,《申请指南》能够帮助他们理清办证流程,在前期准备和办证过程中节省大量时间。” |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 |
[上一篇]:公职律师,当好依法行政的参谋和助手 |
[下一篇]:广西开展律师法执法检查 建维护律师执业权利联动机制 |